亚洲清洁空气中心8月22日发布的《大气中国2016: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》报告提出的结论
这一报告为系列报告“大气中国: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”的第二期,涵盖2015年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(即第二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)的空气质量数据;国家、三区(京津冀、长三角与珠三角)与161个城市的治理政策与措施的计划与进展;上海及深圳在工业燃煤锅炉及VOCs治理方面的经验梳理等内容。
京津冀超标最重,珠三角改善最快
2015年,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前一年整体有所改善。在6项污染物中,74个城市的PM2.5、PM10、SO2、NO2年均浓度相对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,降幅分别为14.1%、11.4%、21.9%、7.1%,CO年均浓度与2014年持平,SO2、NO2、CO、O3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
然而,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情况依然普遍,特别是冬季重度污染频发。2015年,报告覆盖的161个城市的平均超标天数为99天,其中74个重点城市的平均超标天数为105天。
京津冀及周边地区(山西、山东、内蒙古、河南)仍是全国空气超标最严重、重污染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,
161个城市中超标天数最多的前20个城市全部集中在这一区域,且这一区域内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发生1710天(次)重度及以上污染,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54次。
以PM2.5和PM10为评价指标,对比161个城市发布的2015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,90%的城市均实现了目标。
从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来看,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在重点区域中改善幅度最大,并已率先达标;中西部及河北省部分城市表现优异,PM2.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20%及以上,包括荆州、宜昌、柳州、桂林、西宁、株洲、西安、合肥、攀枝花、秦皇岛、沧州、石家庄、邯郸、邢台。
不过,还有8个城市未完成2015年PM2.5或者是PM10的改善目标任务,包括郑州、三门峡、焦作、枣庄、日照、营口、长春、廊坊。其中,郑州、焦作不仅没有完成2015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,PM2.5年均浓度相比2014年,还升高了9%,而营口更是出现高达23%的大幅反弹。
此外,还有一些城市空气质量较差且改善幅度低于5%,包括三门峡、枣庄、济南、德州、哈尔滨、沈阳、长春、自贡。
PM2.5仍是大部分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,特别是首批开展监测的74个重点城市,PM2.5年均浓度仍显著高于国家二级标准,整体均值达到标准值(35μg/m3)的1.5倍。
深圳丹泽科技是一家专业生产传递窗、洁净工作台、人/货风淋室、三件套送风口、百级洁净棚,洁净层流罩等一系列洁净设备。选择丹泽一次合作,终身免费服务。